来源:英伦圈
▲ 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“加马列亚”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,工作人员展示新冠疫苗。(新华社图)
12日俄罗斯卫生部长穆拉什科表示,将在两个星期内生产出首批新冠病毒疫苗。疫苗将首先满足俄本国公民需要。
然后,这款神速的“世界首支”新冠疫苗却遭到各国质疑。
法国和德国卫生部长都公开表示不相信这款疫苗。
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强调:拥有疫苗和证明疫苗安全有效是两件事。他吐槽说,美国正在研发十几种疫苗,如果只是想给人们一些没用的东西,那么下周就可以开始接种疫苗了。
为何俄罗斯疫苗遭受如此多质疑?
▲ 俄罗斯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工作。(新华社图)
被省略的临床II期、III期
仅76人接受测试
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疫苗从研发到投放市场需要经历的几个试验阶段。
疫苗研发必经阶段
临床前研究阶段
一旦选出候选疫苗,首先进行动物试验,以排除完全无效以及产生过大炎症的候选疫苗。
临床I期
需要在几十名志愿者身上进行测试,观察可能的高频率副作用。同时,还可以通过测量健康志愿者产生的抗体来确定接种剂量。
临床II期
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几个月,以对上千志愿者进行接种,测量其抗体水平的演变,即免疫反应,从而完善计量数等用药方案,并确定常见副作用。
临床III期
在确认候选疫苗的安全性后,进入第III期试验,接受试验的志愿者需要达到上万人甚至数十万人,以评估疫苗是否有效。这是疫苗投入市场前最后一个阶段。
临床IV期
在投放市场后,还需要进入第IV期试验,那就是针对前期试验中未包括的人群,检查其他罕见副作用。
而俄罗斯这款疫苗,在7月底时世卫方面还将其归类为处于临床I期。而莫斯科方面宣布12日(也就是宣布疫苗注册的第二天)开始,疫苗才刚进入临床III期,并将对数千名志愿者进行试验。
这意味着,俄罗斯这款疫苗仅在几天之内就完成了通常需要几个月的临床II期!
而且,在没有进行临床III期的情况下,就宣布进行国家注册,投入使用。
更令人惊讶的是,这款疫苗在注册前仅进行了两组试验,每组仅38人,也就是说,目前该疫苗只对76人进行了测试,而且其中至少一半人来自军队。(不亏是战斗民族)
被忽略的细节
普京女儿接种后发烧
普京在谈到自己女儿接种疫苗时,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,那就是:第一次接种疫苗后她的体温一度升高到38度,第二天也仍稍高于37度,第二次注射以后体温又有少许升高,之后不再有其他反应。
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前所长Patrick Berche接受法国BFMTV电视台采访时表示:“我注意到普京的女儿有发烧的症状,这就是副作用,我们在其他试验中发现过,这不是正常的(反应)。”
▲ Patrick Berche认为,正是短时的流程让他无法对俄疫苗产生信赖。
俄卫生部长:不要因为我们强就来诋毁
不过,面对质疑,俄卫生部长穆拉什科12日表示,俄罗斯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安全的。外国同行感觉到俄疫苗具有一定竞争力,试图发表一些意见。这些意见是毫无根据的。
俄卫生部长顾问格拉戈列夫表示,接种疫苗的风险大大低于接触新冠病毒的风险。目前利用数字技术,可以实时监测疫苗的安全性。
全球六种疫苗进入临床III期
中国占一半
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,目前有26种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,其中有6种进入第3阶段。
分别是:
01
德国BioNTech与美国辉瑞合作开发的mRNA疫苗
7月底进入临床III期。
共有3万名18-35岁志愿者参加测试。
目标:2020年底生产1亿剂,2021年底前生产13亿剂。
02
美国莫德纳公司(Moderna)的mRNA疫苗
7月进入临床III期,已在数千名志愿者身上接种。
03
中国国药集团的新冠灭活疫苗
7月中旬在阿联酋招募1.5万志愿者测试。阿联酋卫生部长是第一位接受注射的志愿者。
目标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投放市场。
04
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(Sinovac)疫苗
申报的临床III期时间为:2020年7月-2021年9月
与巴西Butantan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,7月中下旬对巴西超过9000名志愿者进行注射。8月11日,印尼大约1600名志愿者开始接种测试。
05
牛津大学和英国药厂AstraZeneca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。
目标年底前交付。
06
中国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腺病毒载体疫苗
8月初,与沙特卫生部合作开展III期临床试验,计划招募5000名18岁以上志愿者。墨西哥也宣布参与III期临床试验。
法国呢?
法国赛诺菲制药企业正在研发两种疫苗:
一种是与美国公司Translate Bio合作开发的mRNA疫苗,另一种是与英国葛兰素史克(GSK)公司合作开发的基于重组蛋白的疫苗。
两种疫苗仍处于临床前阶段,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开始I期临床试验。
总部位于南特的生物技术公司Valneva正在研究一种名为VLA2001的灭活候选疫苗,该疫苗应在今年年底进入临床阶段,并于2021年中期上市。
(英伦圈推荐,刊载自圈哥小伙伴“欧时大参oushi1983”,原作者:欧洲时报周周、夏莹、小米粥,转载请注明)